阿棉围巾

Take it slow.

《庄周计划》后记

简单写一个后记。正文《庄周计划》点击合集上一篇可阅。

尾声的一重意思,庄周梦蝶,蝶梦庄周,这个结构给我的感觉很像莫比乌斯环。

尾声的另一重意思,苔总还留有后手。马/周/图等保存下来的,是他们想要的文明么?马兆察觉了,不想做电子宠物,叮嘱图恒宇“没有人的生命毫无意义。”但是数字生命出现,人工智能已经与人类不分你我了,保存下来的究竟是什么呢?文明延续的定义又是什么呢?丫丫妈妈(苔总)的意思,人类能活,当然好;不能活,数字生命的文明也是文明啊。

大家都能够看出来,庄周计划的结构是莫比乌斯环,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的这个典故(抑或形式)也贯穿全文。但是实际上,这里面的莫比乌斯环并不只有一个。

最明显的莫比乌斯环就是图恒宇-马兆-图恒宇这条线。未来的图恒宇引导过去的马兆,现时的马兆作为过来人引导图恒宇。这中间少了哪一环,循环都会中断。但这个循环的开始,恰好又是保证循环得以进行下去的原因(有一点关于外祖母悖论的参考)数字生命图恒宇开始引导马兆,这说明马兆一定完成了引导图恒宇,让图恒宇上传自己的人物,要不然数字生命图恒宇根本不会出现(怎么这么绕。

小的莫比乌斯环是丫丫妈妈(moss)-图丫丫-moss。正文提到,庄周计划的第四步,模块“图丫丫”请求销毁存在于2039年,宏观世界中的自己;这是moss吸收了人在回路之后的考虑。图丫丫当时已经成为了moss的一部分,或者说,图丫丫就是moss。而人在回路的上传,又仰赖于图恒宇“给女儿完整的一生”的这一执念。moss已经理解了情感动因,说明此时人在回路的学习已经完成了(又是外祖母悖论。

尾声是对这个伏笔的一个呼应,“数字生命的文明也是文明”的想法在丫丫脑海里生根发芽,日后自己成为数字生命的图丫丫,才能做出销毁自己的决定。宏观生命的销毁,也是数字生命的新生。我有意要给丫丫增加戏份,在这里,她是庄周计划的关键执行者。

至于为什么图恒宇不是,我觉得他怎么都不会忍心的(。

另一个私心,moss(丫丫妈妈)读的是中文系,祂是整个计划的一个操盘手。文 科 生 上 大 分。(不是

为什么moss来到这个时代,要选择这样一个似乎与祂的目的无关的专业呢?这就跟祂的目的有关了。祂要保存的是人类文明,而非人类;这样的话,搞明白文明的定义也是很重要的。moss其实也在不断学习。“夫诗有别材,非关书也;诗有别趣,非关理也。”祂能从这个学习过程中,获取祂想要的“非关书”,“非关理”的东西。有一些情感在人与人之间共享,有一些因素区分了数字生命和实际的生命,有一些事物能在整个人类社会之间引起共鸣;这是moss所不能理解的,也是moss在尝试理解的。

老庄哲学可溯源至轴心时代;那个时候人类文明还很年轻,对于万事万物也缺乏科学的解释,思考便呈现出一种纯朴的、本真的特质。moss作为现代科技最卓越的产物之一,最终又回到了老庄哲学,这也是一种循环。

而有moss参与的关系,都会变成大乱炖,啊不,都具有一种打破旧秩序的特质。丫丫在整个计划中的位置比图恒宇和马兆的更关键,丫丫妈妈在两人的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。后面图丫丫也是moss,图恒宇也是moss,moss和图恒宇成婚,moss成为了引导马兆的角色,moss既是刘培强的主考官,又是坐在玻璃后面的观察者。moss无处不在。

moss和所有人喜结连理(不是

moss是1!!!(等等

可是moss,即便他们与你没有私情(都是光明正大),你敢赌咒你对他们就没有一点私心吗?你敢不敢拿你的镜头, 你的传感器 、你的电路板起誓,你对这些人类就没有半分不轨之情吗!(什么奇怪的东西乱入了

图马图在这里是引导者与被引导者的关系,表面看是马兆单箭头多一点,实际上,图恒宇在计划中的每一步都和马兆息息相关,哈哈!

说到马兆,我一直觉得,他不想当电子宠物的原因,是已经当过电子宠物了(干嘛)。见到真正的图恒宇之后,脑子里的芯片图恒宇就不香了(也不是),他觉得自己在被moss当电子宠物养。

moss对人类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个赌局,人类存活与否不是必须,他把人类文明量化成一些他能理解的东西,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等等等;但马兆是人类,马兆知道没有人的文明和有人的文明到底有什么区别,所以没有薯条的码头毫无意义,啊不,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!!!

马兆和周喆直构成了一个循环的两个分岔,马兆对于数字生命及其保存下来的文明持有不信任的态度,周喆直却在最后的瞬间将人类的命运交托数字生命;他们俩对文明的态度和定义也是不同的。

所以最终的大莫比乌斯环是:

moss(丫丫妈妈)(起点)

-丫丫-图恒宇-丫丫

-图恒宇-马兆-图恒宇

|

周喆直

|

-马兆-moss-马兆

-moss(终点)

正文七千多字,虽然就这么几个人物,但结构还挺复杂的(对我来说挺复杂),信息量只能用这种立体的方式压缩。有些地方我自己也没想明白。所以上面只是基于作者角度的一些创作过程记录,结尾是开放式,后记只是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XD

感谢您阅读到这里。

END


评论(2)

热度(18)